学习园地(2024年第一期)
发布于:2024-01-29 10:01作者:超级管理员阅读量:5939
修身立德 实干笃行
《纪检监察报》(2023年11月22日 第3版)
作者: 兰琳宗
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,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和时代责任。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干部寄予殷切期望,深刻指出年轻干部要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,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,追求高尚纯粹的思想境界,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奉献,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。
国无德不兴,人无德不立。年轻干部做人做事第一位的就是崇德修身。只有不断修身立德,打牢道德根基,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、走得更远。一些年轻干部刚踏上仕途就栽跟头,往往不是栽在才干上,而是栽在德行上;不是栽在做事上,而是栽在做人上。如果缺乏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,修身不严、德不配位,就容易心为物役、经不住诱惑。这样的年轻干部也难以有真正的干事创业精神,难以在关键时刻担当作为。德是首要、是方向,坚持德才兼备、以德为先,其才方能用得其所。年轻干部要想行得端、走得正,就必须涵养道德操守,明礼诚信,怀德自重,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,一心为公、一身正气,勇于担当作为、善于攻坚克难,自觉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。
修身立德,明大德、守公德、严私德。年轻干部普遍受过高等教育,思维活跃,勇于创新,但往往全面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不够、政治历练不足。干部要成长起来,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。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持续做好深化、内化、转化工作,不断筑牢信仰之基、补足精神之钙、把稳思想之舵。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,任何时候都以党的旗帜为旗帜,以党的意志为意志,以党的使命为使命,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,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,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。崇尚造福人民的公德,强化宗旨意识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,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。从小事小节严起,牢记清廉是福、贪欲是祸的道理,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,慎独慎初慎微慎欲,在私底下、无人时、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、如临深渊,始终不放纵、不越轨、不逾矩。
实干笃行,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,务实功、出实招、求实效。干事担事,是干部的职责所在,也是价值所在。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,更要立志做大事,心无旁骛努力工作,为党分忧、为国尽责、为民奉献。要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坚持发展为了人民、发展依靠人民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,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。担当作为就要真抓实干、埋头苦干,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、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,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、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,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,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。要有钉钉子精神,抓铁有痕、踏石留印,稳扎稳打向前走,过了一山再登一峰,跨过一沟再越一壑,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履职尽责,为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。
做到修身立德、实干笃行,既要靠年轻干部自身努力,也离不开组织教育管理监督。各级党组织要紧密结合年轻干部思想实际、岗位特点,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、党性教育、纪法教育,严管厚爱结合,激励约束并重,引导年轻干部一开始就想明白当干部为什么、在岗位干什么,练好内功、提升修养、增强本领,努力成为可堪大用、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。纪检监察机关要严格监督执纪问责,做实日常监督,坚持抓早抓小、防微杜渐,发现苗头性、倾向性问题就咬耳扯袖、红脸出汗,推动广大年轻干部清清白白做人、干干净净做事,慎始敬终、行稳致远。
立下愚公志 使出移山劲
《纪检监察报》(2023年11月22日 第3版)
作者: 兰琳宗
大智若愚,大巧若拙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尚拙、守拙是一大特点。“文以拙进,道以拙成”“天下之至拙,能胜天下之至巧”,说的都是对守拙的推崇和对质朴的追求。实践证明,做人尚拙、做事守拙,以拙求卓、以拙求进,往往是人生成功、事业辉煌的基础。正如国学大师钱穆所说:“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,诀窍无他,都是能人肯下笨劲。”
其实,笨劲一点也不笨,它是抱朴守拙、是恬静自然、是静水深流,彰显的是厚积薄发的进取精神,展现的是滴水穿石的踏实态度,体现的是宁静致远的人生智慧。很多时候,貌似“愚蠢”的苦功夫、笨功夫却更为牢靠。抄写,是实打实的笨功夫,但在许多饱学之士看来却是巧功夫、真功夫。明代“开国文臣之首”宋濂,幼时家贫,无书可读。怎么办?一个字,抄。“手自笔录,计日以还。天大寒,砚冰坚,手指不可屈伸,弗之怠。录毕,走送之,不敢稍逾约。”
一旦立下愚公志,就当使出移山劲,下足笨功夫,如是,则距离成功就会越来越近。曾国藩天资平平,但最终却成为晚清“中兴第一名臣”。究其缘由,舍得下笨功夫是很重要的一条。研究学问,他“读书不二”,一句不通,不读下句;领兵打仗,他“结硬寨,打呆仗”,下笨功夫挖战壕、筑城墙。当然,强调多下笨功夫,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不讲科学性。相反,越是注重下笨功夫,越需要讲科学性。笨功夫下得多了,实践经验丰富了,自然就能悟出新门道,拿出巧办法。
所有的光芒万丈背后,都暗藏着扎实的笨功夫、苦功夫。被誉为“中国现代数学之父”的华罗庚,20世纪60年代在为青少年写的《从孙子的“神奇妙算”谈起》一书作序时,曾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所思所悟写诗一首:“妙算还从拙中来,愚公智叟两分开。积久方显愚公智,发白才知智叟呆。埋头苦干是第一,熟练生出百巧来。勤能补拙是良训,一分辛劳一分才。”红学大家冯其庸回忆他对《红楼梦》抄本的校订历程时这样写道,“研究庚辰本,我用最笨的方式。我用各个本子跟庚辰本来对,一句一句对。”
非凡多从愚处来。记得之前在电视上看过一档杂技节目,演员们惊险的动作扣人心弦,娴熟的表演酣畅淋漓。在随后的现场采访中,当主持人问到如何练就这么高难度的技艺时,一位小伙子气喘吁吁地说:“其实就是笨办法,一步一步地反复练习。刚开始用的都是拙劲,后来熟能生巧,慢慢地就变成巧劲了。”话语朴素平实,发人深省。肯用“拙劲”、生出“巧劲”,终将无事不成。
没有胜利可以唾手可得,没有成功可以轻而易举。“书读百遍,其义自见”“一章三遍读,一句十回吟”,是读书求学之拙,许多人正是用这样的笨功夫,实现了学业的提升。“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”,是干事创业之拙,许多人正是靠着这样的苦功夫,创造了不凡的业绩。新时代新征程,无论是读书求学,还是干事创业,都需悟透愚与智、拙与巧的辩证法,始终保持几分“愚劲”和“拙气”,耐得住寂寞、经得住诱惑,不畏难、不止步,潜心谋事、久久为功。